来源:海峡人才报
本报讯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邵武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同时,按照习总书记要求“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创新开展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定向择优选聘工作,安置优秀期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努力为农村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
邵武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不断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探索,目前共有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三支一扶、服务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大学生志愿者生志愿者、基层党群工作者六支大学生队伍。这六支队伍年纪轻、有专业知识、充满朝气和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他们的到来,给基层补充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使乡镇干部的年龄、文化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俨然已成为邵武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为了让这六支队伍扎根基层,继续施展才华,邵武市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开展定向择优选聘工作。每年设置一定数量乡镇事业单位岗位面向邵武市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开展择优选聘。选聘工作采取笔试、面试、考核、体检办法。每人有连续两次选聘机会,即第一次未选聘上,经原服务单位同意,留在基层岗位延长服务期一年后可再参加一次选聘。所有考试合格的考生最后按照总得分从高到低依次选择岗位。
定向择优选聘工作,主要呈现以下亮点。
覆盖范围力度加大。邵武市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和服务社区志愿者中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均可参加定向择优选聘。每年按照当年期满未就业的志愿者人数60%~80%的比例设置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用于竞争选聘。
考核结果客观量化。择优选聘采取百分制评分,其中笔试占40%,面试占30%,考核占30%。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绩。考核环节同样予以量化,每年由各队伍的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定向择优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实绩考评表》,总分100分,按照德、能、勤、绩、廉设置指标,通过民主测评和综合谈话两种方式进行考评。选聘的各个环节均进行量化,最大限度做到客观公正。
考察内容综合全面。笔试成绩采用当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成绩,主要测试毕业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考察毕业生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考核环节是对毕业生整个服务期内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群众感情的综合测评。三个环节相互补充,全面地考察期满毕业生各方面综合素质。
选聘全程公开透明。定向择优选聘整个过程坚持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成绩公开、结果公开。考核环节由三支队伍主管部门共同制定评分标准,抽调工作人员组成考核小组进行交叉考核。民主测评一般不少于20人(社区不少于10人),安排谈话人员7~8人(社区5~6人)。
注重基层适当倾斜。为适当照顾基层服务年限长的毕业生,择优选聘设置加分项,对获得各级表彰荣誉、服务期间考核等次为优秀的也给予加分。
2016年至今,全市共接收各类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75人,目前留在邵武市就业60人。自2016实施定向择优选聘以来,已有45人参加选聘,20名服务期满毕业生通过进入乡镇事业单位队伍(2016年13人、2017年7人),主要服务于乡镇三农服务中心、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他们刻苦工作,认真履职,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安排到和平镇的庄金森,服务期间先后被授予“南平市第二届我们身边的敬业奉献好青年”“邵武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服务于沿山镇党政办的林成钗,编写的信息被中国日报网、人民网、闽北日报等网站和报刊采用100余篇,被邵武市委宣传部评为 “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被邵武市政府授予“政府网站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定向择优选聘,通过全面的考察和筛选,为邵武市乡村振兴留下一批年纪轻、素质高,同时又安心在基层一线刻苦工作、认真履职的人才队伍。(通讯员 上官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