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也是职场人跳槽转行的高峰期。在这个特殊时期,职场诚信显得特别重要。如何擦亮“诚信”这块职场的“金字招牌”?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采访。
职场诚信状况堪忧
根据一家专门从事职场诚信调查的专业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0%以上企业和个人都认为当前的职场诚信度不佳,近7成的个人都曾因他人失信遭受过利益损害。
“无论是每年的校园招聘还是平时的社会招聘,简历注水都是职场诚信的‘重灾区’。美化自己的实习经历、夸大自己在以往项目中的作用,更有甚者,把别人主导的项目说成是自己做的,其实他连参与都没有参与过……”近日,在北京石景山万达广场某网络公司HR办公室,该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戴兵对记者说起他遭遇过的应聘人员不诚信行为时,一脸苦笑。
比起求职阶段简历的注水,入职以后一些求职者的工作表现与简历相比判若两人,也让很多公司HR大呼“看走了眼,上当了”。
“今年年初,我们通过招聘网站招到一名文案策划人员,简历和面试中的表现都不错,而且在试用期给大家留下了稳重、踏实、不多事的好印象,可是等他转正后,我们却发现他逐渐表现出做事拖沓、团队合作能力差等问题。”戴兵说。
如果说,应聘和在职阶段的一些不严重的不诚信行为还能让公司管理层容忍,那么一些掌握原公司商业机密或客户资源的离职者,泄露公司商业机密和客户资源给下家,造成原公司巨大损失的情形,可就不是一般的职场诚信问题,很可能还会上升到法律层面并被追究刑事责任。
低成本的“双输”行为
采访中,多位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反映,一些个人或者公司之所以会出现职场不诚信的现象,根本原因,和其他社会领域内的不诚信现象频发的原因一样,都是源于不诚信行为所付出的成本较低。
“失信成本过低,就无法给失信者形成震慑。再加上当前职场诚信机制不健全,造成职场诚信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华说。
“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我最怕的是一些刚入职不到半年的新人‘闪辞’。他们往往都是因为工作压力或者工作环境,甚至是个人感情问题,就毫无预兆地突然辞职。他们辞职的方式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不干了’,但这种辞职方式往往让部门领导措手不及,只能匆忙从别的部门借人顶替或者重新招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乔士磊表示。
而这些不诚信行为,带给行为人本人的危害,也是不小。
“‘闪辞’会让个人混乱的职场履历在应聘时给招聘方留下不好的印象。面试官会据此认为这名求职者心态不稳定、忠诚度太差,这对于个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乔士磊说。
运用大数据构建职场诚信体系
在网络求职大行其道的当下,求职者和雇主大多数时候处在信息不对称的两端,职场诚信显得异常重要。
为了尽量避免受到不诚信行为的危害,一些管理规范的公司会在员工入职前进行背景调查。
“前些年的背景调查主要靠人工来完成,这种调查方式普遍存在结果真实性无法保证、耗时久、成本高的缺点。但在当下的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以及获得即将入职的候选人授权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真实还原候选人的身份信息、教育背景、工作履历、商业利益冲突事项甚至是违法犯罪信息等。”某职业背景调查公司CEO王君柏说。
采访中,多位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表示,当下大多数企业在职场诚信管理方面缺乏有效措施,企业的诚信管理机制亟待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通过引入第三方服务,即通过购买专业的职业背景调查机构的服务,实现对候选人全面细致的职业背景调查。
尤其是面对职业经历较为复杂的候选人,职业背景调查能够让应聘者和雇主双方都较平稳地建立劳动关系,避免诚信问题的困扰。某视频网站人资部经理陈小蓉对记者举了个例子:“不久前,我们公司招聘了一位高管。她是从商业新闻网站跳槽过来的,之前也有过三次职业转换经历。但我们通过专业机构的背景调查发现,她的跳槽动机和个人发展需求基本吻合,没有涉及其他诚信问题,所以我们决定让她入职。”
“随着个人征信市场的放开,个人信用领域正在向更纵深和细分的程度发展,职业背景调查机构利用大数据征信技术可以消除职场信息不透明的‘孤岛现象’,有效解决职场失信和欺诈问题。”王君柏说。(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